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日期:2015-01-16 来源:企迪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字:政策,中小型企业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中小企业办

  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9〕12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9〕36号文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9〕12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8〕75号)精神,结合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办编制了《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措施,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地要按照《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山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

  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9〕36号文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9〕12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8〕75号)精神,结合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产业集群发展方兴未艾。截止到2008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到329个,集群内企业达94806个,从业人员534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6981亿元,上缴税金71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47个,过50亿元的90个,过10亿元的269个。

  2.产业特色渐趋鲜明。大量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产业集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胶南市隐珠镇年产手推车800万辆,约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手推车制造基地;临沭县复合肥年生产能力450万吨,占全国的12.5%,是全国最大的复合(混)肥生产基地,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优质化肥基地”;禹城市功能糖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武城县鲁权屯镇的玻璃钢制品业年产量占全国1/3,是我国重要的玻璃钢生产基地。临沂市兰山区人造胶合板产业,年产量100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临清市烟店镇的轴承产量达20亿套,占全国产量的20%。

  3.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全省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673个,并打造出一批区域品牌,如文登市、武城县、博兴县、梁山县、博山区、南王镇分别被授予中国家纺城、中国玻璃钢城、中国厨具之都、中国挂车(专用车)生产基地、中国泵业名城、中国化工名镇等称号,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4.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改善。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社会化服务,各类专业市场、现代物流、行业协会、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体系逐步建立。2008年,全省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新产品推广等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到237个,其中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0 个。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群发展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工作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完善,产业集群发展难。

  2.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一方面,总体发展规模较小,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较窄,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宽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机制需要不断强化。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缺少自主品牌,科技进步和品牌带动效应尚不明显。

  4.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物流、检测、研发等社会服务能力滞后,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体系、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一区三带”总体发展战略,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实施品牌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原则。

  1.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特色,以中心城镇、重点城镇为依托,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推进新型工业化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培育发展技术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拓展集群在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3.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鼓励引导集约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加工能力强的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4.发挥区域优势原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相关产业园区,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培育规模实力较强的跨地区产业集群。

  5.突出发展重点的原则。扶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名优品牌加快发展,鼓励引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立完善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现代物流、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三)任务目标。

  1.到2012年,全省培育出350个营业收入过10亿元、170个营业收入过50亿元、100个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过 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轻工业22个、化工工业11个、装备工业15个、纺织工业14个、汽车工业10个、船舶工业1个、电子信息3个、冶金工业14个、建材5个。

  2.到2012年,产业集群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到2012年,产业集群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健全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点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培育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和扶持一批质量过硬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和打造一批区域品牌。

  4.到2012年,产业集群以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业辅导、公共技术平台、担保机构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明显改善。全省建立公共服务机构500个,其中,在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建立研发、检测、培训、新技术推广等公共技术平台150个。

  三、发展重点

  (一)食品工业。

  重点培育以荣成好当家、泰祥、赤山集团、山东俚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开发区联发水产为龙头企业的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临沂金锣、莱阳龙大、诸城得利斯、烟台喜旺、莱阳春雪、牟平仙坛、阳谷凤祥、淄博海达等为龙头企业的肉禽加工产业集群;以金乡县鱼山镇、成武县大田集镇、莱西市、莱州市平里店镇为中心的生姜大蒜加工产业集群;莒县、临沂市河东区、苍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平邑县地方镇果蔬罐头、沂水饼干、平原食品、山亭区城头镇豆制品、招远“龙口粉丝”、临邑面粉、沂源农产品加工、莱阳花生油、武城辣椒、夏津面粉和植物油、齐河面粉、邹城食用菌、乐陵调味品等产业集群;蓬莱葡萄酒酿造、禹城功能糖、岚山茶业产业集群等。

  (二)化学工业。

  以齐鲁石化公司为依托,齐鲁化学工业园区为中心,培植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精细化工等产品、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剂等产业链,推动现有化工企业向特色园区聚集发展,做强做大淄博石化产业集群;扶持以山东海化集团为龙头企业的滨海经济开发区海洋化工,以齐翔石油化工集团、山东凯日化工为龙头企业的临淄精细化工,以海明化工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青岛、烟台、威海、广饶轮胎生产优势,发挥三角、玲珑、成山、双星、赛轮中国名牌带动作用,综合运用现有人才、科技、装备制造等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打造具有全球较强影响力的轮胎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培育临沭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三)装备制造业。

  重点培育以济南数控机床及数控锻压设备、威海加工中心和数控木工机床为龙头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烟台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滕州中小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齐河宴城机械装备,以山东青云起重机、泰山起重机、光明起重机、泰峰起重机为龙头企业的新泰市羊流起重机,以济宁市恒松工程机械、博特精工、精良海纬为龙头企业的机械制造,以佶缔纳士、华成集团、博泵科技、山博电机等为龙头企业的博山泵业及电机减速机;以淄博齐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美陵集团、淄博万昌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化设备制造;以山东三金玻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制瓶机械产业集群;周村风机产业集群;以莒南县大店镇为中心,整合资源培育磨料磨具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澳柯玛电动车业公司、华盛中天车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沂南电动车产业集群。

  (四)纺织服装鞋(皮件)业。

  重点培育滨州、文登、高密、蓬莱家纺产业集群,淄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促其做大做强。加快夏津、陵县、昌邑、临清、冠县、郓城、利津、费县等棉纺印染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鼓励支持耶莉娅、希努尔、即发、红领、舒朗、鲁泰等服装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带动关联企业发展壮大,扩大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等巾被企业为龙头,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建设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服装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即墨中国针织名城”、“昌邑中国印染名城”、“诸城中国男装名城”、“海阳中国毛衫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邹平中国棉纺织名城”、“夏津县棉纺织名城”、“周村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临清中国蜡染城”。加快培育济南洛口、淄川、即墨、临沂等大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贸促工,工贸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拉长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扶持高密制鞋、蓝村制鞋和沾化制革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推动我省鞋业在自主品牌、产品质量、花色款式、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展提高。

  (五)电子信息家电业。

  重点培育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烟台软件园为依托,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人才、研发等优势,带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软件业产业集群;以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淄博多星、科汇,济南九阳、力诺瑞特、山东桑乐,招远康泰,德州皇明、中大、亚太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扶持青岛工业园、黄岛工业园、烟台工业园、济南工业园、淄博小家电、张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形成青岛、烟台、济南、淄博、德州家电产业集群。

  (六)建材业。

  重点扶持以山东耀鸿玻璃有限公司、滕州金州玻璃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滕州鲍沟,以黑山玻璃等为龙头企业的博山现代玻璃产业集群;以淄川区建材城为集散基地的建筑陶瓷为特色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山东齐峰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档装饰原纸产业集群;以淄博、临沂等为主的高档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博山、罗庄日用陶瓷产业集群;青岛新型建材、淄博沣水建材、山东凤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周村轻钢建材、山东中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淄博公司为龙头周村高档耐火材料、博山耐火材料、沂源的陶瓷纤维节能材料、五莲石材、平邑石材、莱州石材、平邑石膏、嘉祥石雕、茌平铝型材等产业集群。

  (七)家具业。

  重点培育宁津(中国桌椅之乡)、淄博周村家具产业基地、邹平家具、淄川西河镇(山东省红木家具之乡)、曹县庄寨镇桐木制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床垫沙发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山东(临沂)国际家具新科技产业园、济南家具工业园、日照三木家具工业园、山东(杜村)家具产业出口基地的发展;扶持临沂市兰山区、费县板材和寿光胶合板、禹城板材产业集群。

  (八)工艺美术产业。

  围绕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风筝年画、美术陶瓷、琉璃料器等优势产业,将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风筝、美术陶瓷、琉璃料器等产品的生产采购中心。重点培育临沭柳条编、郯城杞柳制品、莒南草柳编、博兴柳编、昌乐蓝宝石加工、招远黄金饰品、夏津绢花、武城地毯、文登绣品、莱州草艺、曹县鲁绣、博山艺术琉璃、淄川工艺美术陶瓷等产业集群。

  (九)五金产业。

  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五金制品的性能和质量,重点培育以文登威达、威龙、威力工具集团为龙头企业的文登五金工具产业集群,以龙口新达工具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龙口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以临沂五金城为龙头,建立临沂河东区五金产销基地,以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平阴五金生产出口基地;以博兴兴福镇为核心建立不锈钢厨具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商河金属丝网生产基地。

  (十)塑料产业。

  重点支持龙口工程塑料、昌乐PVC塑料增强软管(中国PVC塑料软管基地)、临淄塑料加工、淄博农用薄膜、陵县土工合成材料、惠民塑料安全绳网、阳谷阎楼橡塑制品等产业集群。

  (十一)汽车及配件产业。

  围绕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聊城、淄博整车生产区,支持为整车配套的汽车配件产业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章丘明水、荣成、文登、诸城、武城、高唐、博山、淄川开发区、蓬莱、福山、烟台开发区汽车及配件,临清轴承、五莲农用车配件、龙口和莱州地区出口刹车盘和济宁专用车及配件产业集群。

  (十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业。

  重点发展荣成船舶配套、青岛船舶修造与海洋工程装备、烟台海洋工程与造船、济宁内河造船产业集群,提高船舶工业的产业集中度。

  (十三)铸造产业。

  重点培育平度、东营、沂源、罗庄精密铸造铸件产业集群,昌邑围子镇铸造园区、邹平生产钢丸钢砂产业集群和青州供应铸造生铁产业聚集区、禹城通裕铸造工业园区。

  (十四)新材料。

  以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产业集群;以济南高新区为依托,以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所为技术支撑,建设国内最大的碳化硅衬底材料和多种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外延片研发生产基地;以山东东佳集团为代表的博山钛白粉新材料、沂源玻璃纤维产业集群、淄博高新区玻璃陶瓷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东岳集团为代表的桓台县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

  (十五)新能源。

  以济南力诺、桑乐公司为龙头,打造济南太阳能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以皇明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灯具等产品,培育中国太阳谷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为莱山、海阳核电配套产业发展。

  (十六)医药。

  支持以山东凯胜、鲁维制药、金城化工为龙头的淄川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工作的领导。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跨区域、部门、行业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和协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8〕75号),搞好产业集群的规划定位,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要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分析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搞好跟踪服务。

  (二)完善基础平台,创造良好环境。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向产业园区集中。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直接融资,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动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加强共性技术、创业辅导、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在制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协调,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三)拓宽延伸产业链,提高聚集度。围绕产业集群拓宽延伸产业链,大力实施“四项计划”,即: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一批小企业,促进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镇,促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持产业链招商、产品配套和协作企业招商,培育产业集群;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大对跨国企业、国内大集团、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招商力度,形成“引进一个大项目,跟进一批配套企业”的招商新局面。坚持按产业链配套凝练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做长做强产业链,较快形成规模效益;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集群共性关键性技术,促进其推广应用。

  (四)实施“四个带动”,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实施示范性产业集群带动,培育省级产业集群,发挥其在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实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引导产业集群健全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发挥其在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实施品牌带动,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和“名优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镇、名市(县),提高产业集群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竞争力。

  (五)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中心建设,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吸引跨国公司以及优势企业在产业集群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支持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加快区域内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鼓励采用各种模式,如技术联盟、合作研发、合作创新、研发外包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六)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政策扶持。各市、县(市)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的规定,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经建立的市、县(市)要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增加专项资金规模。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省级产业集群产业调整升级。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制定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鼓励担保机构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调整省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针对产业集群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定点培养产业集群急需人才。发挥省校企联盟作用,重点搞好短期技术培训。

分享到: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