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信息化,引领低碳经济发展

日期:2013-06-03 来源:上海信息化杂志社 作者:管理员
关键字: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协“一号提案”的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低碳经济”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关键词汇之一。众所周知,政协“一号提案”关注的主题往往与当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保持高度契合,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并最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政策效应。

可以预计的是,在两会上大受热捧的低碳经济概念,接下来将得到更大释放,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进程有望得以提速,而两会后产业支持政策的陆续落实,也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持续推动力。因此,2010年不仅将会是低碳经济政策密集出台之年,更会是低碳经济的起步、提速之年。

那么,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信息化和低碳经济有机对接,信息化该怎样在低碳经济中发挥先导作用,在漫长的低碳经济旅途中信息化能否走出新型发展之路……无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新课题。

信息化与低碳经济

信息化无需赘述,低碳经济却要多言几句。随着对气候变化了解的逐渐加深,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出现了新的飞跃。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气溶胶、土地利用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已经超越国界,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量和提高其使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的最有效措施。但是,我们却无意间忽视了已经发展壮大的信息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

作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都无法绕开信息化,都不能没有信息化,都需要信息化发挥先导作用。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和信息化是并行不悖的,这一点在我国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将会有所体现。

可以说,信息化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要做的工作非常多,要研究开发的技术领域也非常宽广,涉及的低碳新产业的前景更是无限光明,这对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那种就信息化谈信息化,就低碳经济讲低碳经济都是有失偏颇的,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同时也要避免概念炒作,更不要盲目跟风。

信息化的低碳之路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有95.6%的乡镇接通宽带,有99%的行政村能接入互联网;IP地址达1.23亿个,占全球第二位;我国通讯用户已近10亿,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5亿户,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数据都有力地见证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但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信息化水平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将会不断涌现,给信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随着低碳经济成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信息化也同样面临着重大变革和挑战,这应该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这是一场国家发展空间和“利益疆界”的重大变革和挑战。排碳权是经济低碳化的基础,是将碳排放指标化、资源化、商品化、市场化的前提,也是发达国家从低碳化进程中谋取巨额利润的先决条件。如果说,领土(含领海、领空)归属是国家生存发展空间的首次划分,海洋经济专属区是第二次划分的话,那么碳排放权的分配就近似于第三次划分。尽管碳排放权目前还不像领土、海洋专属区那样具有空间和疆界标志性,但由于这一划分与全球变暖和人类生存权息息相关,因此,各国竞争十分激烈,这也是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哥本哈根大会“无果而终”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发展空间就是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利益疆界”也是信息产业的利益所在,信息化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空间。

这也是一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和挑战。以经济低碳化为目标,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即将到来,减碳相关技术将会扮演着新的第一生产力的角色,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用什么生产,都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低碳化规则一旦达成,带来的将是全球生产力的改朝换代。信息产业在这场变革中,是被动跟在其他产业后面走,还是利用自身优势,重新配置各种资源,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积极主动参与“改朝换代”,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改朝换代”,都成为业界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这又是一场产业之间和行业领域的重大变革和挑战。低碳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一项产业,尽管相对集中在重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业,但低碳经济对整个产业和行业的冲击力是全方位的,甚至于在少数产业和行业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革,其影响非常深远。如果碳排放量计入成本后,企业每增加一点消耗、一道工序、一段运程、一项技术,甚至于一种服务,都要受到排碳指标和成本的制约,这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面临全新的挑战。

这还是一场市场体系和流通方式的重大变革和挑战。碳排放权不仅是一般的商品,而且已经成为日益升值的有限资源。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减碳将成为世界“商业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者”,覆盖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乃至消费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日益突显,最终很可能类似石油,成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或者变为期货可以上市交易。信息产业也会涉及到碳排放权的问题,各运营环节中的高碳模式就有很大的削减空间,使信息化整个产业链的碳指数越轻越好,不仅效益会越来越高,而且接受的用户也会越来越多,把信息产业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可以预见,这场重大变革和挑战,都将深刻而又全面地影响信息化,这种挑战也给信息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信息化早日走上低碳发展之路。

信息化应有更大作为

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任务艰巨、减排形势严峻等巨大压力,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会对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能不能在经济低碳化上继续勇立潮头,就看能不能未雨绸缪,抢抓机遇,实现产业“华丽转身”。

低碳是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根本转变。对于我国来说,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努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化或无碳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一点上,信息化产业可以捷足先登,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和平台大显身手,把握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做到推向市场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增加中国信息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并从低碳经济中寻找到自身新的增长点,推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低碳技术呼唤新型的信息化道路。思路决定出路,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将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扶持和激励企业努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到我国所有产业,这也为建立新型的信息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因此,无论新型信息化道路怎么走,低碳都应成为关键的抓手。围绕低碳,信息产业、结构、技术、服务、物流、人才等都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低碳经济也必将成为信息化产业升级的背后推手。同时,也可抓住机遇发展国际贸易,做好跨国产业转移,加大信息技术和产品输出力度,做好“走出去”这篇大文章。

信息化要尽快适应低碳时代。有句老话叫“适者生存”,既然低碳经济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大潮流,那么,信息化就没有任何理由“闭门发展”,必须无条件地顺势而为,以变应变,乘势而上。低碳概念并不深奥,但低碳内涵却很广、很深,需要各行各业做的事情也很多,信息产业要放弃旧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尽快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全方位寻找发展机遇,做“适者生存”的时代弄潮儿。

信息化和低碳经济实现互惠双赢。现在有种行业议论,说信息化和低碳经济究竟是谁改造谁,还是谁替代谁?其实这种争论毫无意义,应该说不存在“改造”和“替代”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行业垄断不断被攻破的当下,在行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所有行业应当是共生共兴、共荣共衰的关系,甚至于紧密到唇亡齿寒的地步。信息化需要低碳,因为人类社会生活已走向低碳时代;低碳也需要信息化,因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信息化不可替代的优势。两者既是互惠的关系,又是互利的关系,更是双赢的关系,低碳为信息产业升级换代、调整经济结构带来了千年难逢的契机,信息产业也必将引领低碳经济向更宽、更广、更具潜力的空间发展。

分享到: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