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解读

日期:2013-05-29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作者:
关键字: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始终伴随着能源和物质的高消耗,粗放式增长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作用,在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环节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举措。

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促进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支撑能力,信息产业部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并组织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为便于行业内外加深对规划的理解,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现将本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做如下说明。


一、关于“十五”回顾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各部门、各行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重点行业和大企业的装备和流程信息化水平较高,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渐深入,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显;一批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引导示范工作取得成效。但总体看,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信息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宝信软件、一汽启明等一批在国内传统产业改造市场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国产电子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改造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受制于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高档数控机床、汽车电子产品、可编程控制器等很多领域还大量依赖进口,装备和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差。


二、关于面临的形势

《专项规划》从市场需求、技术需求和宏观环境三方面全面分析了“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面临的形势。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传统行业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以及各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应用电子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专项规划》与各传统行业的“十一五”产业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并就各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开展了专项调研和专家研讨。信息技术渗透性强,信息技术在大、中、小型企业都有不同层次的普及,国内总体市场规模很难预测。从各部门规划和研究机构的推测来看,“十一五”传统工业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的市场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新增市场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和生产环节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在技术需求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升级,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多网融合、供应链管理、协同商务、网络化服务、数据挖掘、商务智能、高可靠与高可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受到更多重视和深入应用。规划编制组就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趋势组织过多次研讨会,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十一五”我国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重点工业领域已经初步实现单机自动化,未来五年,更高层次的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需求凸现,如:石化行业将实现管理、计划和执行环节的有机结合,冶金工业的应用方向瞄准全工序无人化,而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数据共享和人机智能交互。

在宏观环境方面,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内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产业改造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从挑战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市场中的垄断优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有系统总成能力的本土信息技术企业亟待培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的机制和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总体来说,我国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重而道远。


三、关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关于发展目标

《专项规划》围绕节能减排、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各行业“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具体目标,目标的提出紧密结合了传统产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要求。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传统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之一,是信息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预期效果最显著的领域之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因此《专项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核心目标。实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流程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提升等各个方面。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信息产业部门与传统行业共同剖析症结、研究需求、开发产品、推动应用。

(二)关于指导思想

《专项规划》提出指导思想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一个原则、一个导向、一个动力、一个主线和三个方面的融合”。

《专项规划》提出了“行业抓重点、地方抓特色”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说,各传统产业要抓一批重点企业和重要系统,突出解决行业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各地方要根据当地实际抓一批特色领域,注重示范引导。

“以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把握传统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传统产业自身发展的切实需求是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导向,是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导向,也是信息技术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导向。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各产业领域改造提升的主要动力。强调自主创新的意义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单纯依靠企业增加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技术应用的局面,将传统产业改造引导到更多依靠创新,更多强调协作和更多强调产用结合的轨道上来。

“以企业信息化和共性技术应用为主线”。主线是贯穿整个工作的灵魂。以企业信息化和共性技术应用为主线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项规划》指导思想中强调:传统产业改造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进程,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管理创新的结合,引导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这是在新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出的新要求。将“三个方面的融合”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在于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技术改造转变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和全方位互动;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创新、管理变革、产业融合等各方面协调推动。能否真正坚持和落实《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对于未来几年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至关重要。

(三)关于发展思路

《专项规划》从突出重点、技术与模式创新、推进方式、标准规范以及协调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突出重点方面,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确定传统产业改造的关键环节;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把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作为鼓励和支持的自主创新重点领域;三是标准规范方面,要把行业标准的规范和制定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四是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加强电子企业与传统企业、中央与企业和地方合作,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发展重点

为了强调产用结合,突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点,增强规划的指导性,《专项规划》从两个维度提出了若干发展重点。一方面,提出了基础性强、通用性强、关联度高的八项共性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能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效果;按照带动性强、应用面广、值得推广的要求在流程工业、离散工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未来几年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系统,这些关键系统都是市场规模大,应用前景广,在传统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产品。另一方面,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和需求不同,明确了十一个传统产业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和方向。这些行业涵盖了我国传统产业部门的多数领域,《专项规划》提出的重点对各行业信息技术改造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应用电子产品、系统和软件开发企业指明了方向。

(一)关于共性技术和重要系统

《专项规划》提出了八项共性技术和四个方面的重要系统,突出了各领域发展的共性信息技术和系统,明确这些共性技术和系统,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信息产业服务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对几个关键技术和系统举例说明。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信息的“感觉器官”,是实现装备数字化、流程最优化的基础。当前,传感器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量大面广,如高级轿车的几大电子控制系统的精确度和智能化水平多数决定于汽车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而工业现场自动控制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传感器的水平。“十一五”期间,传感器技术向着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的智能传感器方向发展,而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等新应用将更加凸现。

——人工智能和优化技术。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装备达到具有某种拟人的智能特性和功能,在满足生产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约束等条件下,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不断计算并改变过程的操作条件,使得生产过程始终运行在最优状态。“十一五”时期,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信息技术改造将集中在精细化控制和智能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方面,人工智能和优化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尤为重要。

——网络协同和集成技术。协同商务、网络化制造、企业级的信息集成是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多数行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并未形成,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网络协同和集成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深层次共享的关键,为此将其作为重点突破和推广应用的共性技术。

——绿色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高耗能、高污染大户的传统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专项规划》围绕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系统,目的在于通过关键技术应用,推进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在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重点领域探索形成循环经济新模式。

——DCS。集散控制系统(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成熟,与先进的产业技术充分融合,在许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专项规划》继续将集散控制技术作为关键技术,应用重点立足于加快技术改造,充分发挥DCS系统功能,并向先进控制和优化方向发展。

——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出现加快了工业智能化的步伐。现场总线从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到布线安装、系统扩展、投资费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完整地实现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同DCS系统相比,基于FCS的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现场数字化,降低成本,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具有很高的传输速度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二是FCS具有开放性,在FCS中,软件和硬件都遵从同样的标准,互换性好,更新换代容易。三是系统的效率高,系统可以同时执行多达十几个PLC任务,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MES。生产执行系统(MES)负责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它通过控制包括物料、设备、人员、流程指令和设施在内的所有工厂资源来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一种系统地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质量控制、信息文档管理、生产调度等功能的方式,是解决过程控制层和经营层之间信息隔断的关键。过去的10年,MES理念、技术和软件产品已经显著成熟。“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加快推动MES应用,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采用CAD、CAM、CAPP、PLM、PD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使企业产品设计发生革命性变化,对缩短新产品设计试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并且由于可以迅速进行多个方案比选,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投资。“十五”期间,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采用CAD、CAM等技术辅助进行款式设计、色彩搭配、自动样板放缩、直观样板修正等,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在装备制造领域,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实现装备创新、缩短装备开发周期和提高开发一次成功率的最佳手段。“十一五”期间,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的关键是实现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集成共享,以及三维CAD等技术的应用。

——ERP、CRM、SCM。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利用IT技术实现对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企业内部畅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客户关系管理(CRM)则主要关注企业的客户,通过先进的IT技术收集客户的信息并分析和挖掘出客户潜在需求,为企业留住客户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供应链管理(SCM)则关注企业的供应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与供应商的协同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库存量和产品、服务的成本。“十一五”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将实现过程控制和管理一体化集成、向全厂综合经营管理要效益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各领域的应用重点

为使各传统产业把握本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重点,《专项规划》还特别提出了十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重点。做好这些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既包括必要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积极主动投入。深入理解和把握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和趋势,对于行业内企业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农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动农产品流通。二是,加快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升生产工具的智能化水平。

——石油化工行业。石化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十一五”石油化工行业信息技术改造的重点在于提高在线检测水平和企业级的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核心目标是推进产品结构升级,促进行业的节能降耗。随着国内相关产品和技术日渐成熟,“十一五”期间,石油化工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批量国产化逐渐成为可能。

——电力工业。电力工业是传统行业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发电企业“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的方向在于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电网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的关键在于“统一”,也就是逐渐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通信网、调度网、配电和电力营销网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保障。“十五”以来,国产电力信息化装备发展迅速,在一些领域初步具备了配套能力。“十一五”产品开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提高大型项目的信息化成套设备的提供能力,二是,突破以IGBT、IGCT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产业化技术,并大面积推广用于节能降耗的电力电子产品。

——冶金工业。“十一五”期间冶金工业结构升级和资源整合的任务繁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就是在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支撑冶金工业的结构转型。一方面,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仿真模拟等技术,深入拓展现有自动化装备的功能,实现生产智能化,突破工艺极限,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是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的需求,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循环经济模式两个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

——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与机械加工技术的紧密结合是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装备制造业与软件、汽车电子、机床电子、智能仪表、计算机等众多电子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快产品的数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CAD、CAM、CAPP、PLM、PDM等技术手段,提高装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轻工行业。轻工业产品门类多,涉及面广,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离散型轻工行业(如家电、家具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设计信息化和产品信息化,在流程型的轻工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工序的节能降耗。

——纺织行业。纺织行业涉及从化纤到服装的全流程,总结起来该领域“十一五”信息技术应用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生产流程的计算机控制,二是生产装备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三是,设计手段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建材和建筑行业。“十一五”建材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集中在节能减排领域。只有加强信息技术在产品配方、检测、流程控制、排放监控等各方面的应用,建材行业才有可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建筑行业与建材行业紧密相连,建筑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智能化和生产监管两个方面。

——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是“十一五”煤炭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小到瓦斯检测,大到全行业的监管网络建立,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随着能源供需形势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十一五”时期,将会有包括传感器网络、4D模拟等很多新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

——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交通运输的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新形势下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径。“十一五”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是智能交通(ITS)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邮政行业。实现向现代邮政业的转变是邮政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核心目标,而应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是实现现代邮政业的两个关键因素。“十一五”期间邮政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集中在健全全国统一的综合信息网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借助庞大的网络体系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

——商贸流通和其他服务行业。传统服务业涵盖广泛,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在各个方面。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传统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业态,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四、关于政策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过程,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以信息产业作为支撑技术基础,同时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割裂开信息产业的发展或片面强调传统产业改造,都是不现实的,也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两者之间尚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动。为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管理创新的结合,引导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专项规划》从政策法规体系、常效工作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应用电子产品管理、资金扶持、协同推进等六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专项规划》特别强调,加强信息技术研究与传统产业工艺技术研究的融合互动,调动国家级研究院所和产业技术实验室联合大型企业开展各行业应用的关键信息化装备、关键信息化系统和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将具备电子信息产品基本特征的行业应用电子产品及时纳入信息产业的行业管理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和典型示范等各种方式,促进传统产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及信息服务企业之间开展产品开发、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建立传统产业、应用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鼓励和扶持传统产业派生出的新兴电子企业的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更有待得到各行各业和各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部门的协同与支持,各级信息化推进主管部门更应重视《专项规划》的宣贯工作,把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落到实处。

分享到: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