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人的城镇化

日期:2013-07-30 来源:企迪网 作者:毛大庆
关键字:

今年年初,万科接受中央统战部的要求,对所在业务城市的城镇化状态做了一些研究。

从国务院包括李克强总理的很多讲话里,可以找到城镇化的标准答案,实际上就是五个字,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推行城镇化的意义何在?其实根本还是要缩小城市新移民和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的差距,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绝不仅仅是盖几栋房子,绝不是投资在钢筋水泥的GDP上。


城市新移民

我2002年的博士论文,以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发展质量作为1,2002年,上海的城市人均生活质量系数只有0.62。中国城市作为人的生活载体,发展远远滞后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诉求的发展。

到2010年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外来人口总量1.4亿,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50个城市,外来人口总量为1.14亿,占全国总量的81%,可以说过去20年人口的迁徙,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这50个城市。这50个城市有32个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只有18个地级市,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再细化一点,上海、深圳、北京、苏州、天津、温州等10个城市,占了43.2%,存量的城市移民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这些城市都有一个特征,就业机会、教育机会、医疗机会大。全国77个三甲医院,北京、上海有63家,占了82%。211院校112所,北京、上海有35所,占31.3%。修高铁,城市之间、城际之间加大轨道交通的联络,首先考虑的仍然是和省会城市的接轨。

在这种就业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资源的分配中,行政级别这四个字,成了城市发展的标准、门槛和瓶颈,这种情况一天不改变,人口聚集的趋势就不会改变,大城市的社会压力只会越来越严重。

人的城镇化跟财政成本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需要逐步缩小城市新移民和城市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差别,进而缩小城乡差别。

拿北京做研究,解决20平方米保障房,至少要投入20万元。北京外来人口按照国家公布的数据,750万人,现在有专家提出来,外来人口城镇化的标准,就算每年只解决70万外来人口的问题,就需要新增770亿,这相当于多卖一倍的地,或者多征25%的税,完全超出了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这还不包括水资源枯竭、环境治理问题的严重、交通资源越来越严重等问题。

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不考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速,中国每年还要增加1500多万的城镇常住人口,未来10年,相当于城市的新移民还要再翻一倍,相当一部分人是农村孩子,其实就是二代农民工,他们进入大城市来生活。

如果保持目前的流动方向,人的城镇化将会面临巨大的障碍。我2006年在北大做博士后研究的时候,找民政部要来一套完整的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人口移动的户口和常住人口移动的规律,把这些数据放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同时把2006年房价涨幅最快的36个城市也放上去,两张纸一对,基本上百分之百吻合。

人的流动方向在过去十几年间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在流向这四五十个城市。这些大城市不断面临着重大的人口压力,有些城市事实上卖多少地都是不够的。


德日美城镇化道路

现在国家提出来引导大城市,发展中城市,放开小城镇,大的套路是对的,但问题是怎么去实现。

德国非常典型,在战后形成了大量的小城镇,1978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了1980年,77%的城镇人口分布在小于50万人口的城市里,非常分散。

德国城镇人口的分布,受很多特殊因素的影响,包括二战之后东西德分立,使得承载人口的城市迅速变少,国家需要大量的容器去承载就业人口、受教育人口,也就是快速城镇化的人口。

二战以后,汉堡是惟一的出海口,工业和人口开始向西南部流动,等到欧洲大陆经济腾飞,人口开始快速分散。德国首先规划的是公共资源配置,按照等距离配置,比如乘车15分钟之内需要哪些设施,半小时需要哪些设施。

所以德国有分散居住的先决的便利条件,因为国家把公共资源先均等化了。这个方法是不是就很对呢?它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它过于死板,按照距离去分布公共资源,导致公共资源的成本过高,小城镇的公共资源供应不足,制造业就业下降后,随即又衰败了。在欧洲央行2000年对23个国家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报告里,德国排第16位,经济效益排名倒数第5位。1980年以后,德国政府逐步消减福利支出,把福利支出责任层级下放到城市政府,让城市居民实行自治管理。2000年开始,德国修订规划法,降低距离半径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再看看日本,东京和阪神都市圈总人口约4152万人,占全国的40%。北京的问题东京在1970年代基本上都碰到过。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开始,到1977年之前,日本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把东京、阪神的产业向其他城市转移,但基本上都失败了。

最后日本把企业、政府机构全部大规模搬迁到东京周边。日本一半左右的居民都住在东京周边,但是这个东京非常非常大,像神奈川、千叶,周边的各项服务设施非常完善。

从城镇化的布局来看,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的经验,过于分散事实上都很难存活,一定要依附在强大的资源周边。

美国的情况要好很多,10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占13%,100万到1000万人口的城市占44%,100万以下的占43%,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中间状态。基本上是一个组团一个组团地发展城市圈。但是远离海岸线和五大湖的中西部各州,始终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线上。传统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在各自州内也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

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人口密度,在1920年左右,超过每平方公里4万人,这个密度等同于现在北京的北部地区,类似于回龙观、天通苑这样的地方。

在20年代之后,人口慢慢向布鲁克林地区、布朗克斯地区疏散,这就是大纽约建设之后形成的镇,就是大城市新的城镇化过程。

德国、美国、日本分别代表分散、适度集中、高度集中三种不同的城镇化演进模式,但发展过程中依然有明显共性,海岸线和河道是主要的分布地区,低成本的水陆运输,决定这些地区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内陆地区一般机会比较少。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重点

城镇化下半场的住房需求,随着产业人口财富的转移而转移,区域发展开始分化。今天的房地产面临这些压力,是完全有可能随着产业布局的转化,而使得城市布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城市压力逐渐降低,房地产需求逐渐向新的地区分布。

中小城市的发展,是完成城镇化历程的必经之路。有三类房地产成长最具有潜力,一是都市圈模式,二是城市带模式,三是“三受益”型的二三线城市,即受益于交通、人口和产业优势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解决区域不均衡的问题,在发展规模上,城市群的发展重点在发展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调,同时小城镇发展地位将逐渐得以解决。中西部地区仍然要围绕有资源的城市展开城市群落的布局。


要推进城镇化,必须有重点有区别的进行。

首先,存量的城市新移民,要让他们再流动不太可能,他们的就业已经固化,这一点必须考虑日本和新加坡的经验,开发大城市的卫星城,发展单一居住功能的小城镇,分散中心城镇人口的压力。

第二,对未来要新增的城市新移民,必须坚决给予引导。国家要大力度尽快推行公共资源的均等化的配制。对每年新增1000多万的城镇化人口,必须要尽快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把他们放到新的容器里面去。新容器的形成,国家无论从财政上、政策上、产业布局上都要想办法。

具体细到政策,一个是土地方面,要坚决人地挂钩,结合人口的发展实际,修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规模,人口流入的地方要多给指标,流出的地方就没必要多给指标了,提高大城市非工业用地的比例,减少对传统工业的补贴。允许这些地方的农村土地、存量土地自由流转,增加土地供应的效益。

资金方面,中央财政要负主要的责任,外来人口这个问题有外部性,城市的政府没有主观意愿去做这个事情,中央财政至少需要50%的投入。

在规划上,要发展沿海、沿江地区的非农产业,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进行特大型城市的转型,控制核心城市的制造业占比,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占比,对新型的制造业,从一开始就避免过度集中于现有的特大型城市,避免建在中西部腹地,交通不便的小城镇。

在新产业布局这件事情上,必须要实行国家总体的调配和控制。在行政方面大力下放审批权,降低融资门槛,实施财税改革等等,支持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的中小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引导城市群落的形成,鼓励城市间公平竞争。

在社会政策方面和社会发展方面,要大力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多元化的发展,主要从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准入,对行政级别要越少考虑越好。

最后住房保障还是要放在城市新的移民上。多数的外来人口还是要通过租赁解决居住问题。


老龄化因素

中国现在谈城镇化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就是在快速恶化的年龄阶段,日本在25年时间内迅速完成现代化,也迅速老化了。

中国在2030年前后,人口的老龄化率达到日本1992年左右的水平,也就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会接近35%。日本也就一个亿的人口,中国是13亿到14亿的人口,如果老龄化率跟日本同样的时候,负担多么重?

1992年日本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综合水平,远远好过今天的中国。今天大量新城镇的布局拓展,都会被人口老龄化阻碍脚步,到时候人的移动规律又会再一次发变化。

分享到: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周威——北京中百信工程

周威,1978年9月出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电企协信息监详细>

刘庆波 中国碳市场IT服

北京中百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权益交易行业信息技术咨询、软件设计研发、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