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对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4-02-24 来源:企迪网 作者:高世楫
关键字:

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以“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数百家业内厂商代表将借此契机完成思想的汇集和碰撞,共同探讨如何在变化的宏观环境下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继续进步,企业应该如何坚持创新,并完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构建,最终驱动实体经济健康、良性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新信息中心主任高世楫发表演讲,题目是对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几点思考。高世楫表示,第一,现在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大家正在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跟信息化有什么关系。第二,信息化支撑了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第三,两化融合的根本动力来自需求侧,使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问责机制促进了我们信息化在全社会的深入。第四,深化改革为两化融合提供最强激励。

高世楫:各位来自IT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跟大家交流一些研究心得,我自己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确实研究信息化相应的一些公共政策。今天下午想跟大家报告的是这一段时间,从事调查研究的一些思考,主要是新世纪工作的两化融合。我先做一个声明,下面是我所讲的个人的观点,与我供职的单位无关。

下面是简要的总结我要表达哪几个观点,第一,现在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大家正在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跟信息化有什么关系。第二,信息化支撑了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第三,两化融合的根本动力来自需求侧,使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问责机制促进了我们信息化在全社会的深入。第四,深化改革为两化融合提供最强激励。

第一,目前大家讨论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哪些指示性的事件和指标。前两年前我们要讨论信息界的关键词,可能是移动互联,这两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大家讨论信息化的关键词。移动互联我们谈的是宽带的移动互联,我们能够在移动的装置上面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工作,智能手机,IPAD,各种各样的PAD,云计算带动新的通信信息处理的方式,已经到了一个对信息处理资源按需配置的这种境界。大数据实际上也是信息化发展到一个阶段,使得我们现在大规模的去收集,去存储、传输和处理海量数据变成了可能。所以在大家讨论大数据的四个V,就是速度快,量大,数据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数据存在需要解析的价值。大数据涉及到处理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以及与处理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实际上这都是从不同的层面来看信息化目前到底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目前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等等所代表的信息化的方向和已经达到信息化的阶段,是不是我们人类追求信息通信的一个终极目标,最终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装置能够实现你处理信息和实现通信的任何需求。我个人认识人类通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我信息处理任何要求,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显示这个时代正曙光初露。

大家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是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学者就对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分类就有很多研究成果,不要去深纠这个概念背后的含义,要来看到底在讲什么。国内首先来自于经济学家四月份的专题报告,核心是讲1G打印以及个性化定制所带来的制造化领域。同时在今年今年的《创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更深入一步,他说3D打印带来制造业方式的变化,以及模块化所带来的产品集成的方便,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计算机前扮演一个产品创新者的角色。在大规模制造之前的是手工劳动者那一类的小作坊方式有可能重新在现,但是是在一个螺旋式上升新的阶段上来讨论相关的问题。这是以3D打印或者说堆积式打印所带来的制造业的变化,引申出来的正常含义,可能3D制造会对制造业重新洗牌,这是有很多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也许对发展到一定阶段某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重新找到重起制造业的机会。但是对于中国还有印度以及其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3D打印带来的机会到底有多大是值得讨论。

同时还有一批人在讨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意义是以一本新书叫做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新书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创造的低碳发展时代。简单来讲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使各类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发电,各种能源联网,形成一种新的能源供给模式,使得每一个使用电力的人在屋顶上装上太阳能发电装置,既可以成为一个消费者,也可以成为一个供电者,信息技术、智能电网给我们展现了新的能源途径。

我们仔细看这两套假说,这是目前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流行的两个假设,这两个假说至少在文本上是不交叉的,创客这本书写在前面,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在后面,而后者没有引用前面的。但是看里面的交际是什么呢?这就是互联网,就是信息化带来制造方式的变化,电网结构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大家在读创客这本书会发现,他为什么在书上谈的是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变化,但是根本没有讨论互联网的事,他已经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已经是一个现实。这个实际上和几年前,在哈佛商学院评论一篇文章,就是信息技术无关痛痒,不是说不重要,而且已经是嵌入到生产生活方式当中,很难建立你的优势,他是讲的这个意思。当时这一篇文章发表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慢慢的也都接受了这一点。现在是把用电看做生活当中习以为常的事,很少去讨论电力的事,除非讨论中国的电力改革等等会说到。所以在有人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不在认真去讨论信息化本身的事情,已经把信息化给我们带来各种便捷当做一个前提条件和背景。我们在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跟信息化还是息息相关的,没有过去三十年信息化所发展取得的成果,我们讲3D打印,讲智能电网甚至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在讨论到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信息化的深入,我个人倾向于前面两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假说,都是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一个结果。

经济学家在80年代的讨论,信息通信技术对生产力到底有什么样影响,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曾经说过,就是反应生产提高的统计数据当中找到他,后来另外一个经济学家给出了一个解释,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有一定的实质性,他举的例子就是电力的出现到电力真正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爱迪生在华尔街开办第一个发电厂,为当地的摩根供电的时候,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电机会出现在用的装置上,那时候无法是超过的。从电的发生到电动马达改变生产方式,应该说信息化也是这样的,信息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逐步深入,我们能够看到,现在一些专家讨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信息化深入的一个结果。

我们去看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技术专家和科学家他们对过去几十年内信息社会的畅想,实际上也是在逐步的变成现实。社会学家有人写过后工业化的带来,他会说信息化对工业社会的带来的变化。写过第三次浪潮的书的人也是说明信息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憧憬,90年代的数字化生成以及关于信息社会的系统论述,你去看这些著作,这些研究当中实际上是对信息社会未来图景有一个大致的设想,我们觉得现在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或者是将要发生的事情至少是可以用这些理论框架来解释,来理解。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特别是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应该要认真的去思索,我个人讲对我们现在的影响不大,对中国在一段时期内的竞争力也不会是太大的。但是我刚才提出来这种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有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希望在研究当中,在总结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看这种假说理论的相关性,这是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对3D打印的潜力的一个影响。我觉得在思考3D打印制造能走多远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3D打印制造不能够违背物理世界的规律,你把打印需要的各种材料,这种材料的特性是受相应的物理规定的约束的。其次不能违背经济规律,这种大规模制造所带来的低成本跟小众制造所提供的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价值之间要有一个权衡。经济学家有比较深入的分析来讨论,这种个性化制造业,以3D为代表的个性化制造,到底在多大范围内对哪一类产品适用,现在对于人体所需要的器官,可能对一些药物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我们目前日常生活当中所用到的大众产品影响不是太大。我个人认为目前所展开一切是过去对信息化想象的逐步实现。

信息化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总结来看我自己认为,在生产方面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格局,为中国的企业进入现代产业提供了机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六、七十年代,当时很多产业都是纵向一体化的,大家熟知的计算机产业是一样,IBM可以从软件制造芯片等一家做,后来生产模式被打破,芯片生产专注于芯片生产,主板设计到主板设计,也为中国当时企业,从制造装备终端切入这个行业成为一个机会。其他的行业,比如说普通的制造业也是这样的,但是没有信息化带来的管理,物流,加工制造等等,中国实际上是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在分析信息化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我觉得是最大的。

在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刚才看的赛迪的演示片里面讲了很多汽车生产线,实际上昭示着我们信息技术已经用到主要生产加工的平台上。在经营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没有管理信息化,我们也不会有现代中国企业很多领域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政府的服务方面,信息化提供的电子服务平台,实际上改进了政府服务的绩效,改进了政府服务的形象,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也改进了政府的组织结构。在社会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也为人们提供了新型的社会联系,这些应该说在生产,在政府的行为,在社会的运行方式上信息化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谈论工业化的时候,工业化是广义的工业化过程,而不是生产加工一点产品生产。这里面我们会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他的信息化的积极性更高,他的信息化推进的速度会更快,他的信息化水平也更高。刚才谈到信息化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这样几个指标来显示。第一,GDP增长迅速,其中很大程度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带动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现在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总量上来看。

从中国的进出口的总量,已经全球第一,这也表明通过中国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深入融入全球进程当中。就从制造业总量规模上来看,中国也已经超过美国,这也是表示中国制造业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历史轨迹,现在是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制造国。

一个残酷的事实美国比中国制造业十分之一的数量,创造了与中国制造业差不多的增加值,说明两个国家的制造业效率还是非常大的。从总量上来看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表示欣慰,也看到了一些缺点,如果我们深入到产业内部去看看到底中国的产业,就是工业制造业发生了什么,我们这一段时间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就从中国的产业基础,它的组织载体,技术能力,人力资源,产业经验以及潜在内部的对工业品的市场规模,还有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以及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其实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中国的产业处在结构升级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临界点。这里面详细分析我不在展开,我就讲一个,比如说从产业基础上来看,我们现在是油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业,同时我们也有世界上配套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我们有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产业处于不同的产业的环节。从技术能力上来看,我们国内的企业,本土的企业它的技术能力在迅速的成长,有一些企业已经进入或者将要进入这个产业技术的最前沿,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所以分析不同的产业,它的学习轨迹,他的成长轨迹,实际上给我们充分的信心,让我们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产业处在结构升级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临界点。

下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怎么走,产业怎么发展,两化融合怎么走,我觉得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来看,我们两化融合都具有什么样的条件。从供给上来看,应该说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是处在历史上条件最好的时期,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或者最大之一。从传统的电信网,固网或者移动网都是世界第一,这是毫无争议的。本土企业的成长改变全球信心产业的竞争格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息化提供有利的支撑,特别是向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化。过去中国信息化历程的人要了解的话会很清楚,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最早引进交换机的时候,当时每一线成本非常大。后来本土企业成长以后,使得这些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程控交换机的采购成本,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到移动通信时代更是如此,所以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的条件,不光是使中国人受益、受惠,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得到的好处。我们可以从信息通信产品的供给,从网络平台服务,从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以及人才供给来看,从供给侧应该说我们信息化是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因为你把现在的我们的产业情况和二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做一个对比会得到这么一个结论,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专业的信息化服务方面,应该说我们所取得的进步,没有我们在网络通信产品里面的进步那么快,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也有一些制度上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和担忧的,就是宽带的质量,宽带的价格,现在中国宽带质量和价格是不具有竞争性。由于信息时代,通信是作为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一种基本的要素投入,所以这种高成本的要素投入会制约我们信息化进程,这也是一个公共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需求上来看,前面已经总结过,实际上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他要生存就必须想办法来提高他自己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无外乎是改进技术,改进管理,而不是说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寻求政府的支持,这种情况下信息化有内在的动力,因为这可以使得我们的企业改进管理,能够改进产品,能够改进服务。所以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推动力。

对政府而言,我们信息化下面面临着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政府如何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提供的便宜条件,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这里面一个结论就是说要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是政府他必须去有效高效的去履行他的职责,如果他不履行他的职责我们要对政府进行问责,这个时候政府必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供服务,包括提供行政管理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提供普惠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全覆盖的养老保障,还有通过信息技术来监督官员反腐败。

我们觉得中国信息化或者两化融合动力在于需求侧,需要对企业和政府要有一种压力,使他必须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企业该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有竞争力,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政府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有效的维护秩序,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出路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报告得到的结论,就是深化改革会为两化融合提供最强的激励。

十八大以后带来新的气象,新的领导层从顶层设计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要科学发展,这是道路的选择,我们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另外新的四化,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

改善民生也必须依靠信息化,无论是我们要提供低成本的高质量的教育卫生服务,我们都必须利用信息通信服务带来的便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提供的平台。另外反腐败以及深化改革等等都是讲市场竞争的压力会传导到企业,企业会主动的寻求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找到生存之道,对政府的责任要求会传达到国际政府,让他用信息通信技术为老百姓服务好,必要的政策组合,我也简单一下,要按照我们总体部署和顶层战略,要改善经济制度,改进政治制度,增加教育普及性程度,提高资本供给,还要强调工业化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策的协调非常重要,这包括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企业,当国际竞争力已经对一些跨国企业构成威胁的时候,他在国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前一阶段中兴华为在美国受到美国国会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敌意和阻挠,我们看到政府有责任推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公平竞争机会,这是政府的责任。要改进对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特别是要以创新的模式来推进宽带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关于产业发展管理的内容我就不讲了。

上面是我对于新时期如何推进两化融合的四点意见或者说四点思考,不对之处供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分享到: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周威——北京中百信工程

周威,1978年9月出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电企协信息监详细>

刘庆波 中国碳市场IT服

北京中百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权益交易行业信息技术咨询、软件设计研发、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