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网上银行用户增长 隐患依旧

日期:2013-06-17 来源:IT168 信息化 作者:黄智军
关键字: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已比较成熟。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近日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同期高速增长,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也进一步提升。安全仍是关注焦点报告显示: 2008年,全…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已比较成熟。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近日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同期高速增长,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也进一步提升。


安全仍是关注焦点

报告显示: 2008年,全国范围内,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19.9%。在10个经济发达城市中,2008年使用个人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达到44.9%,比2007年高出7.1%。2008年,全国个人网银活动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是账户查询和网上支付,而信用卡还款和个人贷款,大部分用户都不常使用。

在企业用户市场,网银用户增长的趋势则更为明显: 2008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的比例达到42.8%。在2008年10个经济发达城市调查结果中,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继续增长,比2007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企业网银用户总体发展情况看,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网银的比例越高。将近60%(59.4%)的活动用户使用网上银行办理超过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

整体看来,2008年全国个人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59.6,总体实现程度为59.6%,整个市场仍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而且依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全国企业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65.56,总体实现程度为65.56%,还有34.44%的发展空间。

不过在关于网银用户行为特征的调查中,安全性再次成为关注重点,调查结果显示: 无论对企业网银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包含活动用户和潜在用户)而言,网银的安全性能仍然是他们选择网银时最看重的因素。虽然从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APAC)处传来的消息称,截止到2008年10月30日,基于CN域名管理体系建立的反钓鱼快速解决机制,已经停止了超过300家钓鱼网站的域名解析。但银行卡相关病毒数和“网络钓鱼”网站数量仍旧处于急速上升的趋势。

“商业银行在网银纠纷中,往往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客户,这是不对的。银行应在网银安全上承担起更多责任。”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晓枫认为,网银安全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银行的网络平台离“真正放心”还有差距。


第三方认证需大力推广

值得欣慰的是,网银用户的安全意识也在迅速提升,数字证书作为成熟、有效的安全保障手段正在被更多用户认可。数据显示: 目前有65.1%的企业网银活动用户使用专业版/数字证书版网银,超过半数(51.7%)的个人用户使用数字证书版网银。使用数字证书网银的活动用户中,81%的用户接受数字证书收费形式,希望免费的用户只占19.0%,这说明银行服务收费已经被大部分用户接受。

不过在网银数字证书收费方面,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态度有所不同。高达50%的个人用户可接受的年服务费在10元以下,这说明个人网银用户对网上银行服务费的价格接受程度还较弱; 而企业网银用户中,50元以内能接受的用户比例为38.6%; 若超过100元,也有38.5%的用户表示能接受。对此,《报告》指出,个别用户提出的“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服务费”的建议,各银行不妨考虑。

对于用户使用网银整体体验感觉差,尤其是网银业务纠纷多、而银行方面过于注重厘清自身责任的问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服务,对于解决纠纷、发展网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使用网上银行一定要采取数字认证证书,这一观念已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但是使用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数字证书,还是使用银行内部认证机构提供的数字证书,又成为新的争论点。尽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必须由依法设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服务。但目前,四大商业银行和招行都有自己的认证机构,而国内的第三方认证起步较晚,发展比较尴尬。

“基于PKI(公开密钥体系)的第三方数字证书机制是解决当前网上支付安全的有效手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方证书的应用普及对于银行和用户来说是一种“双赢”,尤其是当交易双方发生纠纷时,第三方认证机构将承担关键的举证义务,以切实保障用户利益。



分享到:
  • 北京中百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百信信息技
  • 福瑞博德软件开发公司福瑞博德软件开发
  • 北京护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护航科技有限
  •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
  •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
  • 戴尔戴尔
  • HPHP
  •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 东软集团东软集团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