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免费的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入收藏
企迪网
名人堂是“企迪网”打造的品牌栏目,邀请贯穿信息产业全行业名人开辟专栏,发表观点,经验分享,热点话题等文章,为业内带来诸多思考和启发。顾问团、编委会、理事会由行业著名专家组成,是“企迪网”的智囊。诚挚邀请各界名人加入,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睿智,共同促进信息化发展。

把握定位 坚持创新 打造电子精品学术期刊

日期:2014-02-24 来源:企迪网 作者:吕新奎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改版一年以来,积极引领电子信息科技的学术方向,努力实践办刊宗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但是,面对长远发展,《学报》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加强自身建设,修炼内功,这样才能有清晰的发展思路,获得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确立《学报》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我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科技自主创新,我们迎来了国家创新的又一个春天。《学报》属于科技学术期刊,是科技专家信息交流的平台。全国有数千种科技期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有几十种。国家之所以又支持我们创办《学报》,是因为电子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我们通过学术期刊为国家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原动力寄予厚望。《学报》作为体现我国军事电子信息科技水平的核心刊物,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努力贯彻实施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坚持创刊时提出的以“创新”为魂,以“战略化、综合化、系统化、网络化”为纲的宗旨,努力把《学报》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电子科技精品期刊。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建议《学报》发展设立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办成行业内具有学术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第二步办成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期刊,第三步办成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明确了这个目标,我们才能把定位和自身建设统一起来,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逐步确立自己的地位,将《学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

毋庸讳言,《学报》处于初创时期,在积累经验、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从文章刊登类型来讲,工程与技术应用专栏的文章较多,而理论、方法、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创新文章略嫌不足;从创新的角度讲,消化吸收、成果转化的较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一般科研人员和在校研究生投稿的较多,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文章较少;从影响面来看,发行量较小,还没有达到覆盖全行业的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认真对待,逐步予以克服和解决。

二、求真务实,把握定位

努力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和质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切实发挥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大作用,启动并实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文科技学术刊物,《学报》在创刊初期就定位在推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交流与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着力营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学术期刊。这个定位是电子信息科技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要求。为此,我们一定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坚持实事求是,做真人,办实事,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报》的工作,坚持特色,一以贯之。

《学报》要做到求真务实,首要问题就是诚心诚意以读者为中心,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千万不要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要密切关注读者的需求和行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群策群力,精心谋划,使《学报》更加贴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脉搏,贴近军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实际,在推动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办刊应坚守以读者的利益为根、以期刊的质量为本的理念,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企业化运作、现代管理与营销模式,利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我国军工电子行业所处的优势地位,引导读者对军事电子信息技术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提高传播效益。办刊方式要有助于读者高效地获取信息、知识并加以利用。由于办刊性质和期刊定位,决定了《学报》不能靠刊登“短、平、快”的新闻和信息取胜,而是要依靠我们在军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和行业背景,更深层次地挖掘电子信息技术的潜能,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全面把握电子信息科技发展趋势,介绍核心关键技术,交流创新成果,从而形成《学报》的自身特色与风格。

三、坚持创新,办好学报

《学报》的自身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创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的表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部署“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时,突出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期刊是我国学术建设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反映我们科技创新能力的窗口,是国家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它的发展、壮大与我国的科学进步和经济繁荣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办《学报》当作一个光荣的事业来做。要充分认识办好《学报》的艰巨性,其工作难度、付出的努力远比建设重点实验室要大,办刊人员要有长期艰苦努力的精神准备。尽管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是挫折,但我们依然要坚定信念,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付出比他人更为艰辛的努力,把《学报》办好。以创新来推动《学报》发展,从创新中建立增长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思维创新,不断完善办刊的思路和方针

要探索以标准化、工程化、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大生产方式的办刊思路,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网络化变革,满足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通过专家验收,这标志着高速、高效、多样化、应用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的新一代网络世界的到来。我们要顺应这种发展方向和趋势,努力实现编辑、出版等各环节的规范化、高效运作,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互联网的影响,努力实现网络化办公,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与同行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工作关系,在综合集团公司各研究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的基础上,精选编辑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体现军工电子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

要注重方法论研究,应用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编辑部集成创新的水平。注重《学报》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一定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要以原始创新为主,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不断吸收技术、应用以及各方面的素材,既要体现专业功底,还要努力满足各类不同需求读者群的实际需要。在办刊实践中,练好内功是办好刊物的基本前提,但有时为了好的结果,也需要在外下功夫,学会通过环境找灵感,加强《学报》宣传和营销力度,努力提升其知名度。

要注重对新技术的情报分析,不是信息汇总,而是对行业内的顶尖技术发展、制高点成果、前瞻性发展分析的及时跟踪和报道。

(二)身先士卒,不断加强编委会的建设

作为学术期刊,如何发挥编委会专家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报》的编委会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内各专业的优秀专家构成的。我们这些专家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和精湛的学术造诣,能够准确把握军事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态势、走势、趋势,特别是具备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我们要用好专家资源,在引领学术方向、提供高水平文章、扩大《学报》影响等方面发挥编委会的骨干核心作用。

(三)适应改革发展要求,不断加强编辑部自身建设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编辑部的同志要增强学习意识,更新思想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编辑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德情操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要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编辑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好外语和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提高稿件编辑加工的效率,适时合理调整工作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模式向现代出版模式的转变;在观念上要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知识结构要从专科型向综合型转变,从书本知识型向智能应用型转变;在工作中讲究办刊效率,学术建设与市场经营并举,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法律法规,依法办刊,按章办事。

(四)服务读者,不断提高可读性、可用性

有自身特色,才能使自己的期刊有别于其他期刊,并具备独特的影响力,而栏目设计的独创性和连续性,是构成期刊特色的关键所在。一份深受读者喜爱的期刊,总是跟独特的专栏息息相关,读者能很快在相关的栏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因此,编辑部可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积极开动脑筋,设置出具有独创性的栏目。各栏目主持人可从编委中产生,具体人选由编委会讨论确定。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每个专栏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体的效果。《学报》的选题和策划应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可信、可视、可读、可用为目的,积极组稿,及时推出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动向的高水平论文,特别要在提高刊物的时效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学报》只有从结构、选题、版面设计到营销手段等所有环节全过程统筹运作, 显示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办刊理念,强化特色,满足目标读者群的需求,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以目标读者群为中心的市场定位是创造精品期刊的基础,也是发展品牌系列和进一步细分并开拓其他媒体市场的前提。

在新的一年里,《学报》应重点落实第一步发展目标,深入开展第一步的实施工作,在行业内办出影响。可以结合科技委工作体系,在中电科技集团范围内利用学术交流、联合攻关、技术论坛等多种形式,通过《学报》平台,调动各单位学术带头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带动各研究所的学术建设和技术交流活动,为军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服务环境。建议近期围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系建设、电子信息系统与整机装备、电子元器件与技术基础三个重点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确定选题计划,广泛征集稿件,精心编辑出版,进一步强化编委会、编辑及读者队伍建设,把《学报》办刊的水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办好《学报》是我们落实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定位,坚持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环境因素,不断创新和完善,努力把《学报》办成国内一流、国际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学术期刊。

  • 北京汇祥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祥林科技有
  • 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
  • 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友金融信息技术
  •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红帆电脑科技
  •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恒星科技股
  • 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
  • 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 远光软件远光软件
  • 擎天科技擎天科技
  •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

      中国软件